我们对《言情小说网》地址不定期更改!
收藏《言情村www.yanqingcun.com》永久不丢失!
政工书记是共产党内的一个职务名称,它是党内一种分工,现在大多数官场上的人都知道政工书记的含义,与官场上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政工书记职务的分量,而工作在企业、工厂、学校的专业人士也许不知道政工书记份内的权力,也许用不了多久,政工书记将成为一个党史中的历史名词,为了防止后人不了解政工书记所处的历史地位和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有必要将政工书记作以描述,留下一些文字以免多年之后一提到政工书记使人感到茫然。
自从建国后的六十多年里,党的干部队伍相当庞大,建国初期,由于有历史功劳的人很多,都需要享受一下革命胜利后的阳光,党组织要根据每个活着的共产党人所做出的贡献和个人能力,都要安排一个职务,因此,党的各级委员会组织相当庞大,分工也有多层次的重叠,政府还有一套人马,在分工时往往政府一个官员抓一项工作,还要配一名党委的常委副书记等,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部门的官员没有什么实权,因为那时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所以政府的官员,表面上抓一线,实际上是一个摆设,真正权力还在党委手里,抓某项工作的副书记不表态,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我为了弄清当时党内分工的编制,才发现党内的职务无法让人们理解,比如县一级的党委,县的是县委,区的是区委,县委里设有第一书记、第二书记,有的还设第三书记,下面再设书记若干名,书记之后又有副书记若干名,如果弄不清这个概念将来在读历史的时候,一提到某人是县委书记时还以为他是党内的一把手呢,其实则不然,那时真正的一把手是第一书记,随后有第二书记,所谓书记还有很多,至于副书记更谈不上主要领导,副书记之后还有一大串县委常委,队伍相当庞大,阵势也相当隆重。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职务没有那么繁杂了,因为毛主席多次提出
精兵简政,从省到县和公社不再有第一书记和书记的区别。全国也有了统一,比如县里有一名县委书记,三名副书记,第一副书记就是县长兼的,另外还有两个副书记,一个抓政工,一个抓政法,基本上笼罩了全面的工作,不过在文革后期,这样的队伍并不缩小,那时候因为干部结构要注重老中青,要结合工农兵,一个党委要有各方面的代表和积极分子,这样一照顾各个方面,队伍很难压缩下来,当时很注重年轻人,又扶持文革中造反派,大局还不十分稳定,为了社会的稳定,每层党组织都吸收了许多方面的人参加,当时虽然都没有什么经济待遇,可是名声谁也不肯让步。我有一个朋友,朋友有个表舅在洛阳拖拉机厂工作,文革中是个造反派,又是厂里的团委书记,在配备党委班子时被吸收了党委成员和副书记,听朋友说舅舅是厂里的团委书记,厂里常委第十八副书记,他没讲十八名之后是否还有副书记,反正副书记之后还有常委若干名,尽管是厂里的副书记,按理在该就是副处级或副厅级,可是什么待遇和补助津贴都没有,工作也十分积极。四人帮倒台后他又成了一个普通的工人,那时候的干部队伍就是这样,听说有的当了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也是享受本单位的待遇,是农民的领公分,是工人的领工资,根本没有贪占这一说,那时候人们的境界就是这样。
文革结束后,一切慢慢趋于正常,党组织也开始走向正轨,党委里面有一个党委书记,有一个政府首长兼第一副书记,剩下的就是两个专业副书记,一个政工书记包括组织、宣传、纪检等,一个是政法和社会治安等。在两个副书记上,最红的、最香的、最令人尊敬的还属于政工书记,因为政工书记手里掌握着管干部,用干部的权力,因此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言情小说网:ẃẃẃ.₉₉₆₉xs.com】年里,政工书记是炙手可热的,是如日中天的,因为第一书记工作多,忙不过来细问干部问题,所以干部的使用权都落在政工书记手里,一般情况下只要政工书记表过态,县委、市委书记不会驳他的面子,当时县委、市委书记在研究干部时起一个把关的作用,最重要的干部他点头发表意见,其他的副职干部一把手一是不认识,二是也过问不过来,因此政工书记的办公室和家里经常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大部分都是要求进步的,不过,政工书记也不能一手遮天,因为使用干部有一个程序,需要组织部门的考核、调查、测评等,如果组织部长与政工书记闹了别扭,政工书记也不好办,但话又说回来,当时的人都不会严重出格,都会尊重考核的结果,在同等条件下,政工书记有选择人才,使用干部的表决权,一般地组织部长也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与政工书记唱对台戏,政工书记也不会拿组织部的意见当儿戏,因为只有组织部的考核材料才是使干部的依据。有时候政工书记也会点名让组织部去考核某个干部,有时组织部在向县委书记、常委汇报前提前与政工书记合计一下,取得一致的意见,才上书记办公会和常委会。政工书记是令人尊敬又有实权的差使,所以在党委分工时,都争着去当政工书记,有的人宁愿正职不提也想当一个政工书记,不管是副市长还是副县级也好,纪检书记也好,宣传部长也好都挤破头当政工书记,认为政工书记实惠、体面、威风,有一个县缺了一名政工书记,不但其他常委挤破头就连常委副县长、政法副书记、纪检书记也争着当,有个纪检书记没当上和县委书记大闹一场拍了桌子,同级的还不算,上边市里的正县级也哭闹着下来当政工书记,一位主抓政法的副书记因为不能直接管干部,曾多次向书记发难,政工书记调走后,他没有接成政工书记而睡了三天,哭了两夜。一位当了多年的组织部长没有当成副书记气的患了肝坏死差点要了命,由此,我们不难想见政工书记的社会地位了。
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市委、县委的一把手也从中看到了猫腻,看出了抓干部的油水,对干部管理也不再那么放任自流了,开始对使用干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是腾出大量的
精力过问干部状况,二是每提一个干部都要在不同的场合进行面试,尤其是每个单位的一把手,还有好部门的副职,都要他亲自过问表态,有的县委、市委书记干脆在动干部之前给组织部拉一个名单让组织部去考核,去拿初步意见,然后自己拍板,在常委会上一通过,一举手了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把手投入的精力增加,政工书记的担子轻了许多,而县委、市委的书记们整天忙于干部事物,政工书记的温度也降了下来。
不久,党内实行常委负责制,不再设副书记,各线的常委直接对一把手负责,有的设了一个副书记,也不抓干部,只是协助书记主持日常工作,至此,政工书记作为一个权力的象征宣告结束,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