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小说 > 行走的陨石
+

第八章 尝试经商的荣与衰

2020-01-21    作者:北京老教师    来源:www.yanqingcun.com

我们对《言情小说网》地址不定期更改!
收藏《
言情村www.yanqingcun.com》永久不丢失!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而社会的发展又随着时代的更迭不断产生新的变化,每个时代都会打造出属于它那个时代的英与强者,在这个链条上,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我常说自己命运多舛,其实我们这一代,每个人都经历过时代变迁的大起大落,就向一首打油诗说的那样:“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回来没工作,终于上了班,下岗再就业”。处于多事之秋的我们这一代人,在每一次的社会变革中,都首当其冲的成为等一批受冲击的人。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在受冲击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机遇来到面前。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拨反正,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越来越少了,铺天盖地的经济大潮开始席卷华夏大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暖透了大江两岸”,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改革开放的进军号,吹醒了沉睡几千年的神州大地,一向中庸克己的国人们,第一次对发家致富产生了强烈的欲望,一些敢为天下先,勇于吃螃蟹的人,率先开始了他们先行一步的尝试,那些先知先觉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勇气和努力,抓住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一个个走上了富裕之路。

  应该说,我很早就接触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那时候我正在厂里的经销处工作,人们对改革开放“姓资还是姓社”还存在着一些疑虑,所以对派往沿海城市的人员也都比较谨慎,要选那些政治上可靠的人,我这个对企业有着极高的忠诚度,又比较安分守己的人,自然的就被领导安排到了前沿,我负责的区域就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沿海城市,走进经济特区,真的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广州的高低街、深圳的沙头角。厦门的鼓浪屿、石狮的服装批发市场,所到之处,无不呈现出一派全民经商,人人捞钱的景象,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而那时候在内地,连摆地摊,站街叫卖的都特别少,所以,每次出差都有一些同事让我帮忙买这买那,我也乐此不疲的给大家大包小包的背东西,最多的时候,一次就给别人背回来20个化妆盒,还有服装香烟等,尽管如此,我自己却没有一点活动心眼,而此时,一些聪明的同事,就已经开始借出差的机会,把一些东北的特产带到南方,再把南方的东西运回北方做一些物资交流,从中获利了。对此却我却全然不懂,头脑木讷得很,记得有一次我在厦门与一个小伙子聊天,他对我说:“你要抓紧赚钱啊,你看我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万了,还在赚钱,你怎么不着急呀”我上迎合,心里却在想“真能吹牛,个人怎么会有二十多万元钱,又不是集体,太天文了吧”,现在想想我当时真是傻得可笑。

  尽管当初有很多机遇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自己意识不到,总觉得我是全民职工,铁饭碗,没有后顾之忧,根本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也会下岗没工作。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社会的发展是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当经济大潮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也就自然的瓦解了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再也不能所谓的洁身自好,漠然处置了。

  不知不觉,我也开始有了工厂以外的第二职业,最初的尝试,是从一次偶然的婚礼主持开始的。一个朋友的弟弟结婚,找不到主持人,就请我去给做主持,我当时并没有什么信心,也不晓得自己是否具备这方面的才能,盛情难却,只得免而强之,没想到当天主持的效果非常好,而且当场就有人和我约定一个月后,去给他的婚礼做主持,这一下子就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而且我也确实有一点被现场的鲜花与掌声陶醉了的感觉,那种突然发现自己潜能的喜悦让我感到很兴奋,感觉这一行很适合我,于是我便开始心准备我的婚礼串场词,要好好的干一场,

  九十年代的婚礼主持,差不多都是一套台词,逗乐、热闹,甚至有一些低俗,我感到不适合我,我认为婚礼主持应该在欢乐中见高雅,在喜庆中现文采,要耳目一新,雅俗共赏,那么采用什么风格和基调呢?没想到,我平时酷爱的京剧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想,婚礼本来就是一个喜庆而热烈的事情,而戏曲舞台上的才子佳人们那些款款深情的唱词,正好适合这样的场景和氛围。然而,京剧虽美,如果把唱词原封不动的搬过来就不行了,这就和春蚕吐丝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还是桑叶就没有意义了,怎样才能把吃进去的桑叶转化成蚕丝【言情小说网:ẃẃẃ.➒➒➏➒xs.com】呢,为此,我确实动了一些脑筋,经过加工处理,我按照京剧的音阶和韵律,以及唱词结构,写出了一些听起来优美,品起来有回味的语言,比如:“昔日里凤求凰两晓无猜,看今朝成佳偶夫妻对拜,好姻缘天成就如花配眷,有情人成眷属胜过神仙”,也有一些戏里的原词,也被我拿来一用如:“一枝杏花一枝梅。梅花杏花紧相随,杏花压在梅枝上,喜得梅枝颤微微”等等,经过实践检验,我的婚礼主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慢慢的,一些专业的婚礼主持也来向我索要串场词,我是一个即爱面子又不懂得保护知识产权的人,谁要我都给,可惜他们用起来却达不到我的效果(可能是他们不懂戏,不听戏的原因吧),我还给几个爱好这一行的年轻人做辅导,使他们都如愿的成为了专业的主持人。

  婚礼主持,让我尝到了甜头,也打开了我的视野,同时还结交了很多干这一行的朋友,摄像、摄影、乐队、化妆等等,于是思想也越来越不安分了,产生了开一家婚庆礼仪公司的想法。经过筹备,论证,(我自己还郑重其事的写了一份可行性报告)选址,1996年,和我第二个妻子的外甥女借了一万块钱,进了三十二套婚纱,八套晚礼服,还请木匠打了一顶大花轿,就这样,我的“梦露婚庆礼仪公司”正式开业了,我做经理兼主持人,为了标新立异,我还在别人都有的业务之外,根据东北人喜欢热闹,热衷秧歌和地方戏的特点,把民间艺术吸收了进来,增加了抬花轿、红毡铺地、秧歌表演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务项目。

  公司的开业得意于我的一个好朋友赵晓东,他是我的邻居,我们在一起扭了五年的秧歌,我俩是一副架,我扭上装,他扭下装(二人转是从秧歌演变而来的,一副架就是一对。上装是指女性角色、下装是指男性角色),关系非常好,配合的也很默契,他帮我出了很多力。因为妻子脾气不好,说话粗鲁,所以我很少让她来参与店里的事情,服务员也是一位很好的大姐,由于我性格好,不奸诈,那些做婚礼服务的人,都愿意和我签约,希望与我合作。

  我对这一行业还真是有一些灵性,比如,来租婚纱的人,一走进店门,我上下打量一眼,就会告诉她,你穿几号婚纱合适,很多人不信,结果试了很多件,最后还是选中我指给她的那一件,这一点连服务员都惊叹不已。第一年的生意很不错,我甚至把业务范围扩大到了婚姻介绍和承办满月席及生日宴会。

  形势发展得真是太快了,到了第二年,婚纱影楼开始迅速崛起,拍一套结婚照就可以享受免费穿婚纱等一条龙服务,这样的服务项目很吸引人,几乎垄断了婚庆礼仪的市场,象我这样的小婚纱店,生意就被排挤得日渐萧条了,这时我已被别人拉去搞传销,并且搞得如火如荼,似乎精力也有一些分散了。我是没有资金开影楼的,意识到了小规模的婚纱店前景不看好,为了急流勇退,我就把把婚纱店以很少的价格兑了出去,店没有了,但婚礼主持却一直坚持到2002年。

  我是一个智商较低,情商较高的人,很容易感动,对新事物充满热情,1996年,当传销在中国风靡一时的时候,我也被人拉去听课,台上讲师的翩翩风度,还有那入情入理,富于煽动性的演讲,以及台下大家的亲和友善,彬彬有礼给我的感觉特别好,他们宣扬做儒商,讲仁义礼智信,当时国家工商总局还出台了《关于传销公司的管理办法》。说实话我对能够赚到多少钱,并没有太大的欲望,而是被他们的文化氛围深深的吸引,于是就毫不犹豫的参与了进去。

  传销是一个打造英雄的行业,也是一个宣扬个人崇拜的行业,是一个靠鲜花和掌声烘托起来的行业,他们巧妙的把做生意说成搞事业,相互之间称呼事业伙伴,而且非常注重企业文化,这在传统行业里是没有的现象,而我又是一个偏偏喜爱这些的人,好像找到了如鱼得水的感觉,也自然而然的很受大家瞩目。但我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下线,拉网赚钱上,而是热衷于,沟通、讲课、带团队,扶持网络等等,我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与凝聚力,加上情真意切的讲解方式,确实得到了大家的爱戴与欢迎,到了98年的七、八月,我的网络迅速壮大,由3个人发展到了500多人,按照几何积数上升的分配方式计算,下个月就要开始赚大钱了,可就在这时,国家一声令下,传销公司停业整顿,记得当时的结论是,市场经验不足,消费心理不成熟,需要整顿和规范,后来干脆取缔。我参加的公司,买900元的保健品(螺旋藻)就可以成为会员,一年多的时间,我挣了不到两万元,虽然没有赚到大钱,但是那一段风风火火的日子还是挺有意思的,特别是在传销公司参加了两次讲师培训班和两次生命潜能课,应该说受益不小,在那里学到的东西,有一些直到现在还能用得上。

  我个人是赞成取缔传销公司的,因为这种东西确实良莠不齐,而且真正的传销和老鼠会的界限很不明显,再有一点,就象有人说的,什么事情别让中国人干,一干准干歪,传销毕竟是少数人赚钱,多数做人陪衬的事情,尤其现在一些所谓的传销公司更是以骗钱为目的,胡搞搞的出奇,所以这种经济宗教式的营销方式确实不适合中国这块土地。

  不过现在的市场环境也不比传销好多少,行业欺诈,商业欺骗太多了,希望这些现象能够早日得到规范和治理,还老百姓一个清静透明的消费空间。

  早在做传销的时候我就结识了几位很要好的朋友,如:何晶、董妍、吴萍等,传销停止后,我们这些人又转到了保险行业,先后加入了平安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传销公司差不多,在这里我同样也很受大家的信任和拥戴,我不仅是第26期学员班的班长,还担任过主持人协会主席,在推销话术方面也比较突出。

  早期的保险比现在难做得多,因为人们过去没有接触过,甚至没有听说过保险,加上当时是国有经济,全民企业占主导,人们生老病死靠国家,靠集体。而保险是没有实物的商品,用金钱换来的只是一纸合同,而且这一新兴行业刚刚起步,也没有多少人实际受益,所以做起来相当困难,要从沟通理念开始,逐步深入,难度可想而知,我从98年干到2002年,4年的时间,虽然业绩平平但也付出了很多辛   

  在以上讲述的两个行业中,我最佩服的有三个人,董妍、何晶,和王晔;董妍是一个很有大将风度的女人,不仅气质好,还颇有领导才能,做业务很有技巧,我进平安公司就是她介绍的,如今董妍以定居意大利,生活十分美满。那么和董妍性格完全不同的何晶与王晔都是外表文弱,内心强大的年轻女性,先说何晶,这个身体瘦弱,连说话声音都很微弱的年轻人,她的内在能量与外表有着很大的差别,无论是搞传销还是做保险,她的业绩一直都是惊人的好,实话实说,她并没有什么高超的营销技巧和过人的理论资源,凭的就是一份真诚和执着,永不言败,永不气馁,从98年到现在一直在保险行业打拼了十几年,真是了不起,虽然她们在我面前很谦虚,但是,我在内心里却非常的崇拜她们,钦佩她们那种不屈不挠的事业心。王晔和何晶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的外表文弱内心强大,在平安保险公司,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一起组合打陌生市场,我虽然说明讲解能力比较强,但是最怕的却是和陌生人说话,不善于打破僵局,在这方面王晔表现的比我强得多,几乎每次都是她主动出击引入话题,我做深入说明,我们的配合也非常默契,所以在与何晶、王晔等好朋友的交往及共事的过程中,得到了她们的很多帮助,也在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除此之外,她们也是知我,懂我能够理解我的心情和处境的人,去年回老家看到了何晶,今年回老家又意外的见到了王晔,她们依然是那样的积极上进,保持着她们自己的优秀品质,依然是我学习的榜样,在这里真心的祝她们事业成功,越来越好!

  我的再一次经商,是开了一家丧事服务中心,2002年,也就是我说的失去人生三大支柱的那一年,买断工龄得到一万一千元的遣散费,我给了第二个妻子五千元,还上当年开婚纱店的欠款,又拿出来两千元给了第一个妻子,作为孩子的抚养费,手里只剩下了四千元,想投资做买卖,本钱根本就不够,想来想去我决定开一家丧事服务中心,因为这个买卖本钱少,为了照顾继的生活,我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租了一间很小的门市,进了一批货,就开始营业了,我还自创了一副对联贴在门的两边,上联是:“替生者行孝”、下联是:“送逝者安息”。

  按理说,为死人服务的生意是很赚钱的买卖,可我这个人,好事不进家,坏事躲不掉,有一句俗语对我特别灵验,就是人们所说的:“老人去世,三年不顺”,我可真领教了什么叫不顺,买卖虽然开起来了,但生意一直不好,勉强维持了不到一年就关门大吉了,在我母亲去世以后的三年里,我的时运真是特别的背,做什么都做不成,腰病还时常发作,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继又卷带我家的全部财产偷偷的搬走了,这个打击是非常残酷的,无着无落的我万念俱灰,甚至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正在孤独无助,心灰意冷的时候,我认了一个干儿子,他的出现抵消了一些我内心的清冷。事情是这样的,2003年4月1号,我第一次和别人去网吧上网,看到一个网名叫二胖的人,因为我有一个叫二胖的朋友,欠我一点钱,我正处在十分困难的阶段,想把钱要回来,于是我就有意和他聊,并且约他见面,结果来人却不是我想要找的二胖,经过交谈我了解到他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住在奶奶家,奶奶又找了一个后老伴,孩子生活的很不幸福,真是苦命人遇见了苦命人,我们越聊越投机,孩子说:“你人太好了,我就认你做干爸爸吧”,就这样我们成了一对苦命父子,这孩子比我小20岁,很懂事,他没有父爱,我也是多年见不到孩子,两颗孤独凄凉的心碰到一起,顿觉暖意浓浓,所以相处的很融洽,但感情不能当饭吃呀,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我的一个好朋友丁哥主动找到我说:“看你们爷俩生活这样艰难我心里很不落忍,这样吧,我给你拿点钱,你们爷俩做点什么生意,赚钱了就还我,不赚钱就算了”,丁哥的大义之举让我感激得热泪盈眶,我坚持给丁哥写了借条,就这样,带着从丁哥那里借来的五千元钱,我们爷俩来到了河北省,唐山市的荷花坑市场,开了一家羊汤馆,开始了一年多的惨淡经营。

  应该说我们很能吃苦,也肯出力,每天起早贪的干,可就是不赚钱,除去房租和成本几乎等于白干,真是累得要死,愁得要命,一位顾客说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你做买卖一定赔钱,因为你就怕客人吃亏,总是把客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你自己怎么能挣到钱呢?你这个人太善良了,俗话说,慈不领兵,善不经商,你呀不适合做买卖”,其实这个道理我也懂,可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买卖终于干不下去了,2004年春节前,我们两手空空,狼狈的回到了抚顺老家,至此我自己做买卖的生涯,以失败而彻底告终,重新回到了度日如年的贫困时节,靠每月224元的失业金苦捱岁月。

  在结束这一章之前,我还要重点说说我的干儿子——大刚,直到今天我仍然特别怀念我们在一起相依为命的那一段岁月,因为那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也是最幸福的日子。人在极度贫困的时候心是冷的,最渴望的就是有人相伴,有人分担,孩子和我在一起没有享受过一点物质上的满足,我们一起吃苦,一起拼搏,一起失败,在唐山开饭店的时候,有几次我的腰间盘突出复发不能下地,孩子就一个人支撑店面,还要服侍我。2004年我来到北京以后,儿子也来到了北京,开始在王府饭店做保安,当他看到那里连门童都英语四级的时候,很受刺激,随即辞职,发誓一定要找一个可以边干活边学习英语的工作,经过努力他在“秀水街”底层找到了一家“赛百味”店(美国人开的店),现实了边工作边学英语的梦想,那时候我在国贸做保洁,他在赛百味当服务生,我们都有了收入,租住在十里河的地下室里,生活稳定了一些。有了收入,我第一件着急要办的事情就是赶紧还丁哥的钱,几个月后,我给丁哥寄回去六千元钱,五千元是还向丁哥的借款,一千元作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丁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的深深谢意,朋友之间的友谊真的比金子还珍贵。

  儿子的工作干得很好,不仅英语学的很不错,还在店里,处了一个非常好的女朋友,2006年8月15 号,我到北京自修大学工作,从十里河的地下室搬到了位于西北望的学校里,结束了我们父子共同生活的宝贵时光。现在他们已经结婚生子,小两口在老家过着幸福的生活,而每到逢年过节或父亲节的时候,接到儿子的短信我都如获至宝,心里暖融融的,禁不住回忆起我们在一起时候的点点滴滴。我们是患难之交,我们靠真情来维系,我们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留下一张合影的照片。当然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也有让我特别生气,被我训斥的时候,但带给我更多的还是幸福与快乐,我觉得这才是父子,这才象一家人。

  关于经商,我的主要经历就是这些,虽然经历了很多失败,但也锻炼了能力,体会和感悟出一些哲理,同时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情,总的感受是,买卖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即便在努力也很难成功。至于我自己的能力,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如果说我没有能力,我却帮助朋友开了六、七家不同的买卖。说我有能力,我却干什么赔什么。我最不愿意相信的就是命,可如果命运不给力,你就无论如何也使不上劲,我和命运苦苦抗争了几十年,几乎是屡战屡败,特别是母亲去世后的三年里,我无论如何也走不出无奈的怪圈,直到2005年才开始一步步出现好转,所以得出一个结论:人不予命争。

  虽然遭遇了那么多的失败,但是我毕竟经历过了,有经历就有收获,有收获就会找出经验,有了经验就为今后的路扫清了一些障碍,希望我今天的感悟还为时不晚。
阅读:103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找小说请留言】

言情小说网 - 好书与您共享![总站]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网络收集,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了您的权益请于本站管理员联系。


【电脑版】  【回到顶部】